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就业(实习)双选会+校地签约!来一场与心动offer的双向奔赴!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就业(实习)双选会+校地签约!来一场与心动offer的双向奔赴!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就业(实习)双选会+校地签约!来一场与心动offer的双向奔赴!
五月,西海岸新区的(de)(de)阳光玫瑰葡萄进入花期。在大村镇前王家庄(wángjiāzhuāng)村附近的葡萄智能大棚里,一串串嫩绿的花序挂满藤蔓,手机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数据。“今年因为气候原因,葡萄发芽不均、根系营养供应不足,落果、僵果风险比往年高,但我们通过智能温控和精准把(bǎ)控施肥,已经(yǐjīng)稳住了长势。”西海岸新区葡萄产业协会会长李国富说。这位(zhèwèi)90后“新农人”正用科技与创新,串起新区葡萄产业的升级之(zhī)路。
逐梦沃野(wòyě),“门外汉”变身种植能手
2015年,怀揣着对土地(tǔdì)的热爱,李国富离开工作7年之久的教师岗位,加入新区一家生物科技发展(fāzhǎn)有限公司。彼时的他,是个连葡萄品种都认不全的“农业小白”。“白天跟着老员工泡大棚,晚上(wǎnshàng)啃理论知识(lǐlùnzhīshí),打听到国内哪里种植(zhòngzhí)技术好就去拜访学习。”回忆起入行初期,李国富坦言压力很大。
一次偶然的尝试,让他崭露头角(zhǎnlùtóujiǎo)。公司一块土豆地收割后闲置,他提出改种红薯并尝试密植技术。“当时村民都说‘年轻人瞎折腾’,但(dàn)我们通过薯秧控旺,亩产达到3000多斤(duōjīn)。”这场“逆袭”让李(lǐ)国富意识到:农业要发展,必须靠先进技术。
2017年,阳光(yángguāng)玫瑰葡萄在南方市场走俏,公司引进了70根(gēn)枝条。“70根枝条,承载着整个团队的希望。”李国富带(dài)着技术(jìshù)(jìshù)团队辗转浙江、云南等地学习,但南北方气候差异让照搬的技术“水土不服”。“北方昼夜(zhòuyè)温差大,南方的疏花技术会导致穗型松散,我们必须自己琢磨。”经过三年摸索,2020年基地的阳光玫瑰实现两年丰产,亩产4500斤,成为新区首个规模化种植成功案例。
科技(kējì)赋能,葡萄园装上“智慧大脑”
在行业里(lǐ)摸爬滚打几年后(hòu),不甘于现状的李国富离开公司,承包了170余亩土地,开始了葡萄种植创业之路。
近日(jìnrì),记者走进李国富葡萄种植园区的(de)7号智能大棚,棚顶的放风(fàngfēng)系统正随着光照强度自动调节温度。“这套系统是(shì)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能实时监测土壤(tǔrǎng)墒情、自动启停温控设备,维修率比传统设备低60%。”他点开手机APP向记者展示,只见屏幕上几十个大棚的环境数据一目了然。
李国富介绍,相较于之前的智能化大棚方案,他们(tāmen)团队的设计更加智能化、操作更加简易化。“我们的每个(měigè)设备都是独立的,这样做的好处(hǎochù)就是便于单个设备的维护保养,一旦出现问题,不至于整个大棚的系统都瘫痪。”李国富告诉(gàosù)记者,在设定通风(tōngfēng)设施的开放角度和速率时(shí),他们根据实时情况,采取小角度、间隔开的方式,避免大棚内温差过大,葡萄植株受损。
面对气候挑战,李国富团队总结出一套“精准管理法”:花期前控水控肥防止落果,新梢(xīnshāo)生长期采用“留(liú)二叶(èryè)摘心”技术促进花芽分化,成熟期通过对接果商和冷库错季销售。“去年我们的葡萄成熟后放在冷库存放,次年(cìnián)上市时售价达15元/斤,比集中上市期高(qīgāo)50%。”
抱团发展,协会会长的“共富(gòngfù)密码”
2022年,西海岸(xīhǎiàn)新区葡萄产业协会成立,李国富当选会长。“单户种植(zhòngzhí)像‘单打独斗’,协会就是要把大家(dàjiā)拧成‘一股绳’。”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日照的种植户发来照片,叶片(yèpiàn)发黄、新梢卷曲,这是根系(gēnxì)缺氧的表现。”李(lǐ)国富一边展示聊天记录,一边向(xiàng)记者介绍,“通过我们的远程指导,三天后叶片就正常了。”据统计,李国富每年免费服务省内外1000余户种植户。在新区,协会建立“技术帮扶网格”:每个镇(zhèn)街设2-3名辅导员,定期开展“田间课堂”。
随着阳光玫瑰葡萄种植(zhòngzhí)面积扩大,市场竞争加剧。2024年,新区部分散户因信息(xìnxī)闭塞,葡萄售价低至(dīzhì)3元/斤,而协会会员单位凭借(píngjiè)统一品控,均价达9元/斤。“我们建立了‘协会+合作社+农户(nónghù)’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jìshù)、销售渠道。”李国富介绍,协会与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等地的大型商超建立直供关系,2024年帮助种植户销售葡萄300多万斤,户均增收5万元。
为提升议价能力,协会推动“大村葡萄”纳入“好品山东”名录,并制定(zhìdìng)《阳光(yángguāng)玫瑰种植(zhòngzhí)标准化手册》,从穗型、糖度、果粒大小等12个维度规范种植。
突破瓶颈,全链条升级(shēngjí)“甜蜜产业”
根据《新区(xīnqū)葡萄产业现状》报告,全区6200亩(mǔ)种植面积中,大村镇(cūnzhèn)占3100亩,年带动就业1000余人,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站在(zài)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李国富(guófù)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散户种植成本高、深加工比例低、品牌辐射范围有限,这些都是我们要突破的瓶颈。”
在李国富的(de)办公室内,一瓶瓶由葡萄作为原料酿制的酒品包装精美,酒香四溢。“我们联合青岛紫斐(zǐfěi)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高品质酒品,进一步(jìnyíbù)延展葡萄产业链条。”李国富介绍。
尽管成绩亮眼,但李国富(guófù)始终保持清醒:“阳光玫瑰(méiguī)种植面积每年增长20%,同质化竞争加剧,必须(bìxū)走差异化(chāyìhuà)路线。”针对散户困境,协会正试点“托管服务”:由龙头企业统一管理散户大棚,按产量分成。“这样既能保证品质,又能降低散户风险。”李国富说。
从青涩(qīngsè)的“农业新人”到沉稳的产业领路人,李国富用8年时间(shíjiān)书写了一段“葡萄藤上的传奇”。他的故事,是新区青年扎根乡土、科技兴农的缩影,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当阳光再次洒向大棚,串串青果正孕育着新的希望(xīwàng)——这颗“致富果”,终将(zhōngjiāng)在科技与创新的浇灌(jiāoguàn)下,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梁玉鹏(liángyùpéng))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