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北京1223个山洪沟村,有了独家定制的防洪避险方案

体育正文 165 0

北京1223个山洪沟村,有了独家定制的防洪避险方案

北京1223个山洪沟村,有了独家定制的防洪避险方案

北京汛期将至。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今年汛前(xùnqián),全市1223个山洪沟村已各自完成了独家定制的防洪避险(bìxiǎn)方案,准确到户制定(zhìdìng)转移路线,摆脱了过去“大波轰(hōng)”的粗放转移方式。“一村一策”,让防洪避险更安全、更精准。

一批水文监测设备也同步上新,全副武装(quánfùwǔzhuāng)。更及时的山洪监测预警,为“一村一策”提供了(le)前端信息决策支持。

多功能水位计附属设施集信息采集、供电和传输功能于一体

防洪避险一页纸标注(biāozhù)转移路线

京西古道风景区往西,群山环抱之间,一个静谧古朴的村落(cūnluò)修起崭新的民居,这里便是门头沟区王平镇韭园村。2023年7月,韭园村受洪水冲击严重。今年上汛前,记者(jìzhě)来到韭园联合党支部,驻村(zhùcūn)第一书记邓玮高兴地(dì)告诉记者,“有了防洪避险一页纸,汛期到来后我们心里会更(gèng)有底。”

邓书记口中的(de)这页(zhèyè)纸,说(shuō)的便是韭园村山洪灾害应急预案。记者阅读这页纸发现,这个预案可不是“花架子”,上面清晰、具体地标注了山洪来临时的转移路线、责任人信息及联系方式、重点人群基本情况、村子上下游防洪联动(liándòng)关系等重要信息。

“之前虽然也有(yǒu)转移避险方案(fāngàn),但不是分级别的,也没有具体的网格员安排(ānpái),如今不同网格员负责不同村户,断水断电的情况下,也能通知到(dào)具体的人,转移更有针对性,为我们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邓玮表示。

如今,北京1223个山洪沟村庄,都制定了“一村一策”防洪避险(bìxiǎn)方案,涉及门头沟、房山、昌平、密云等10个区。“北京市水务局以‘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淹没范围为基础,通过数据(shùjù)采集(cǎijí)、模型推演出这些村庄及风险(fēngxiǎn)等级。一旦山洪即将来临,各村将会接到预警,并根据(gēnjù)防洪避险方案完成更精准的风险转移,保证生命安全,尽可能避免财产损失。”北京市水务应急中心(zhōngxīn)工程抢险(qiǎngxiǎn)科相关负责人马占川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dào),所谓山洪灾害(zāihài)防御“一村(yīcūn)一策”,指的是以行政村为单元,系统开展山洪灾害风险隐患调查(diàochá),建立淹没范围、人员转移、责任制之间的响应关系,并划定超标洪水场景下的车辆安全区域,编制形成山洪灾害防御村级预案。

约29万(wàn)山洪沟村人员完成信息采集

“一村一策”想将转移路线精准到户,首先要(yào)做的,便是摸排山洪沟村村民的居住信息。马占川给记者展示了“‘一村一策’入户信息采集小程序”。“我们通过(tōngguò)小程序,采集融合了93个(gè)乡镇,约29万人员信息。这样(zhèyàng)可以明晰那些以往关注较少的危险户,还有需要特别关注的老弱病残孕人群(rénqún)。”

市水务局摸清区域人口底数后,根据不同级别洪水的淹没范围(fànwéi)、房屋位置、房屋状况、人口情况,制定了不同的预警和转移(zhuǎnyí)方案。去年(qùnián),北京市水务局已选取了门头沟区山洪灾害防治险村作为(zuòwéi)试点(shìdiǎn)组织实施“一村一策”工作,选取田寺沟等山洪沟流域重点村,围绕基本情况、组织体系、预警指标(zhǐbiāo)、预警信息发布、预警方式(fāngshì)、人员避险转移、车辆安置等方面内容,编制形成“一村一策”模板,今年入汛又将范围扩大了。

马占川介绍(jièshào),“山洪来临,乡镇(xiāngzhèn)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小程序上报转移人员,共享数据,便于摸排、统筹整体情况。”

水文监测设备上新成为(chéngwéi)瞭望前哨

“一村一策”防洪避险方案启动,需要及时、准确的水文信息。今年汛前,一批水文监测设备也进行了更新(gēngxīn),成为村民避险转移(zhuǎnyí)的“前哨(qiánshào)”。

韭园(jiǔyuán)(jiǔyuán)沟是永定河的(de)一级支沟,流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沿线还有不少人居住。韭园村(cūn)韭园沟旁,路过的游人用手机扫描村中宣传板上的二维码,还看得见2023年7月洪水期间这里受到冲击的照片和视频——雨水从山洪沟道溢出,房屋、桥梁、道路受到损害。

韭园村修起崭新的民居

如今,在韭园沟上游不远处(bùyuǎnchù),多了(le)一个小巧的蓝色设备:多功能水位计。“可(kě)别小看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家伙(xiǎojiāhuo),一旦山洪来临,它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北京市水文总站水文监测评价科副主管王槿妍指着沟道里的水位计介绍,我们今年(jīnnián)在全市山洪沟道上游都将安装这个水位计。

山洪沟道旁不远处,有一个白色立杆设施。王槿妍介绍,它是水位计的附属设施,集信息(xìnxī)采集(cǎijí)、供电(gōngdiàn)和传输功能于一体,水位计和白色立杆“相互配合”,通过本地无线传输,将水位信息实时传输到数据感知平台(píngtái)。“水位计能够及时捕捉山洪沟道上游的水位情况(qíngkuàng),第一时间为下游沿线村庄的避险(bìxiǎn)转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王槿妍说。

主(zhǔ)汛期前,全市352条山洪沟道将全部安装水位计,实现全市山洪沟道水位监测全覆盖。其中,137条重点山洪沟道还加装了图像(túxiàng)监测设备,实时(shíshí)捕捉洪水的起涨过程。图像数据与水位数据互为校核,加强了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山洪模型预报(yùbào)精度。

主汛期前,全市352条山洪沟道将全部安装多功能水位计。

雁翅水文站(shuǐwénzhàn)是永定河百里山峡段的第一站,也是永定河平原段洪水调度和(hé)防汛抗洪抢险的前哨,承担水位、流量、泥沙、水温等测验项目。5月26日,记者探访发现,该(gāi)水文站“科技武装”大变身。

永定河畔,为了抵御大洪水,雷达流量计缆道、自记井房都相较于“23·7”之前加高加固了。雁翅(yànchì)水文站房顶上,侧扫雷达伸出三根天线,通过大范围扫射,适用高洪场景(chǎngjǐng)下的监测(jiāncè)。水文站还新增了移动雷达波测流系统,测验人员可以通过软件操作实现设备的定时监测。 “以前,泥沙监测都是人工在岸边取沙,现在,光电测沙仪可以实现泥沙的自动监测,而且设备可以随着水位升降,监测不同水层处的含沙量(hánshāliàng)。”王槿妍介绍,“‘23·7’过后(guòhòu)雁翅水文站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和测洪标准(biāozhǔn)全方位升级(shēngjí)改造(gǎizào)。”

移动雷达波测流系统,测验人员可以通过软件操作实现设备的定时监测。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zīxùn)、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láiyuán):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1223个山洪沟村,有了独家定制的防洪避险方案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