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外媒看中国”武汉段采访活动首站打卡武汉经开区

体育正文 156 0

“外媒看中国”武汉段采访活动首站打卡武汉经开区

“外媒看中国”武汉段采访活动首站打卡武汉经开区

你对武汉的印象是(shì)——

制造业大市(shì)?大学之城?还是“九省通衢(tōngqú)”的便捷?抑或是春晚分会场上光谷发出的“科技之光”?

一如春晚分会场上(shàng)的(de)“赛博光谷”,在很多人眼中,武汉是一座“硬核”的工业城市。

这一次,我们尝试换一个角度去(qù)看武汉。

5月21日,武汉召开全市文化(wénhuà)旅游(lǚyóu)发展大会。会上发布了《武汉市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建设(jiànshè)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有人已经发现,这座(zhèzuò)工业大市,正在悄悄变成一座旅游城市。

1958年,武钢炼出新中国第一(dìyī)炉(lú)铁水时,就为武汉奠定了工业立市的基调。

进入21世纪,“车谷”“光谷”的(de)高速发展(fāzhǎn),更是让成了为了武汉真正的经济“压舱石”——

武汉的“965现代产业体系”里提到的9大支柱产业(zhīzhùchǎnyè)集群(jíqún),有5个都属于制造业;

2023年,武汉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běidǒu)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突破了(le)1.6万亿元;

2024年,湖北(húběi)大健康产业(chǎnyè)规模突破万亿元,武汉在其中的贡献近一半。

很多人知道武汉,可能是(shì)因为开过这里造的(de)车,用过荷花牌洗衣机,穿过汉派服装,也可能是报考过这里的大学。

很少有人会认为,武汉是一座(yīzuò)旅游城市。

其实(qíshí),武汉还有一个目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武汉(wǔhàn)SKP。图/视觉中国

我国目前共有(gòngyǒu)5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chóngqìng)。

2024年,除未(chúwèi)公布(gōngbù)具体数据的天津外,上海、重庆、北京、广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zǒngé)(以下简称“社零总额”)均超过万亿元,依次位列我国前四位。

同期,武汉的社零总额为7931.87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九,但与上述(shàngshù)四座城市仍有不小(bùxiǎo)差距。

今年一季度,武汉的排名上升到全国第六位(dìliùwèi)。

具体的金额却未与其他城市拉开(lākāi)差距。

一季度(yījìdù),武汉社零总额为2410.21亿元(yìyuán)(yìyuán)。随后依次是深圳(2403.11亿元)、南京(2323.11亿元)、苏州(2306.1亿元)、杭州(2075亿元)。

即便是与第十位的杭州相比,武汉也仅领先(lǐngxiān)了335.21亿元。

无疑,武汉(wǔhàn)需要挖掘更大的消费市场。

近几年,淄博、哈尔滨、天水等一批“网红城市”的爆火出圈,让我们看到了旅游产业对消费(xiāofèi)的拉动(lādòng):

2023年春天,淄博(zībó)走红。

这一年的上半年,淄博社零总额同比增长(zēngzhǎng)9.7%。

其中,与旅游业(lǚyóuyè)深度捆绑的住宿餐饮业、营利性(yínglìxìng)服务业增加值则分别增长9.9%、12.9%。

▼ 5月1日,山东淄博(zībó),五一(wǔyī)小长假,火爆的淄博市八大局便民市场迎来客流高峰。图/视觉中国

旅游,也自然成为武汉(wǔhàn)新的发力点。

而且(érqiě)目标不小,武汉要将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进入2025年以来,武汉每个(měigè)月都有每个月的热闹。

2月,武汉在春晚分会场上的惊喜亮相(liàngxiàng),掀起一股“跟着(gēnzhe)春晚游武汉”的热潮。

3月,汉马鸣枪开跑,跑者用脚步丈量“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wǔhú)”。

▼ 2025武汉马拉松鸣枪开跑,4万名跑者(pǎozhě)在奔跑中领略武汉春日(chūnrì)美景。图/视觉中国

4月(yuè),樱花将整座城市被染成粉色,写就一场浪漫的花事。

进入5月(yuè),说话间的工夫,火红的小龙虾已经被端上了桌。

正如人们逐渐意识到(dào),“武汉不是只有黄鹤楼啊”。

很多本地(běndì)朋友看到在小长假蜂拥而来的游客(yóukè)时,也发出了“武汉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座旅游城市”的疑问。

但其实早在2000年,武汉就入选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míngdān)。

2020年(nián),武汉又入选文旅部等三部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xiāofèi)示范城市。

武汉文旅(wénlǚ)还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2023年11月,英国伦敦世界旅游交易会上公布(gōngbù)的(de)“2023年中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武汉与北京、西安、香格里拉(xiānggélǐlā)、青岛、三亚等著名旅游城市并列其中。

近几年,小长假的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更是少不了(shàobùliǎo)武汉的身影。

▼ 2025年(nián)春天,武汉大学樱花盛放,构成一幅春日盛景(shèngjǐng)。图/视觉中国

看到(kàndào)这里,你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武汉到底有(yǒu)什么?”

那可能(kěnéng)真有点数不过来。

武汉文旅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A级旅游(lǚyóu)景区57家,其中(qízhōng)AAAAA级景区3家,AAAA级景区24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rónghé)的当下,武汉更是(gèngshì)藏不住了。

你(nǐ)可能没有到过武汉,但最近你很可能会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把来自武汉的“小胖剑(jiàn)”:

这一文创产品的原型,就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zhèn)馆之宝——越王勾践剑(gōujiànjiàn)。

每逢节假日,展厅前总有各地(gèdì)游客排起长队,只为目睹(mùdǔ)这把“天下第一剑”的风采。

以越王勾践剑(gōujiànjiàn)为代表,截至2023年2月(yuè),位于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内现有藏品46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095件(套)。

▼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湖北省博物馆迎来众多游客(yóukè)。图/视觉(shìjué)中国

而(ér)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代表,武汉目前拥有国家一、二、三级(sānjí)博物馆23家,一级博物馆6家。

在武汉(wǔhàn),“每11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

不过,出了黄鹤楼侧门就能走上武汉长江大桥,是游客(yóukè)章张(化名)来到武汉后才知道的(de)。

武汉的朋友还告诉她(tā),沿大桥走到江对岸(duìàn),就是她烂熟于心的那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曾描绘的景象。

▼ 武汉长江大桥。图/视觉(shìjué)中国

和很多游客一样(yīyàng),章张对武汉的印象曾经只有黄鹤楼和“过早”(武汉方言,意为吃(chī)早餐)。

到武汉后她(tā)发现,“武汉好玩的地方可太多了”——

除了黄鹤楼,武汉东湖生态文化旅游区(lǚyóuqū)、武汉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也是国家AAAAA级风景区(fēngjǐngqū);

盘龙城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qīngchǔ)、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前期遗址,为(wèi)长江流域带来了青铜文明;

“过早”后,午饭和晚饭也可以安排上一碗热腾腾(rèténgténg)的藕(ǒu)汤和肥美新鲜的小龙虾……

▼ 盘龙城遗址(yízhǐ)本体 图/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章张对武汉的印象,一定程度(chéngdù)上也是武汉文旅目前的瓶颈所在——

资源丰富,但相比苏州、桂林、三亚等知名旅游城市,武汉(wǔhàn)的文旅知名度还有待提高(tígāo)

而相较北京、西安等文化古城,武汉(wǔhàn)对城市(chéngshì)文化的文旅潜力挖掘还远远不够

近日举办的市文旅大会上提到了更多的细节:例如,旅游(lǚyóu)资源相对分散(fēnsǎn),品牌赛事活动缺乏统筹。

文旅,是一座城市的形象与符号(fúhào)。武汉已经深知这一点。

《方案》明确提出,要“塑造城市文旅形象(xíngxiàng)”

其中,“文化(wénhuà)”是一个关键词:

具体行动包括但不(bù)限于(xiànyú)“擦亮长江文化名片”“推广知音文化名片”“创新发展汉派文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武网”“汉马”“渡江”这些充满着城市特色的赛会,也(yě)是重点打造的文旅产品(chǎnpǐn)。

见证一个支柱产业的诞生与见证一座城市的改变,都需要(xūyào)耐心。

但或许,下一次在(zài)湖北省博物馆(húběishěngbówùguǎn)里听编钟响起、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感受轻风吹拂的,就是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

文/九派(jiǔpài)新闻记者 陈冬艳

“外媒看中国”武汉段采访活动首站打卡武汉经开区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